首页

学院新闻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成立
日期:2012.10.27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0月27-28日在天游线路检测中心测速国学馆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天游8线路注册检测中心、教育部天游线路检测中心测速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协办。来自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各省、市、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的领导以及教育发展与战略规划研究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等1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新成立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由天游线路检测中心测速原校长、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纪宝成教授担任会长。


    10月27日上午的成立大会上,天游线路检测中心测速校长陈雨露、天游线路检测中心测速原校长及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纪宝成、教育部规划司司长谢焕忠,以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先后致辞。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改革与发展规划委员会成立大会会场


    陈雨露校长首先代表人民大学师生对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肯定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在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中的时代地位和历史使命。陈校长希望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能进一步推动人民大学的改革发展,让人民大学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试验田和示范区;希望通过这次大会的顺利召开进一步推进人民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把人民大学的教育学科和教育规划战略研究发展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的学术领域。



天游线路检测中心测速校长陈雨露致辞


    天游线路检测中心测速原校长、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纪宝成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认为:如何加强改革与发展规划工作,显然对于应对挑战、求得教育的平等、持续、健康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健康地进行,新成立的委员会应当符合当前教育大局和改革发展的需要,应当充分认识到规划的意义和作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地把握战略创新,应当着力加强战略举措研究,直面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体制机制问题,促进这些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



教育部 天游线路检测中心测速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纪宝成致辞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代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对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谢焕忠司长认为,要提出既能解决现实问题,又能兼顾各方利益的政策举措,必须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贯彻落实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和“十二五”规划、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而成立的学术研究组织,聚集了一大批优秀专家和学者。谢焕忠司长希望专业委员会能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人才汇集的优势、加强合作与协同创新。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致辞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代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对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郝克明会长指出,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下的第八个专业委员会,也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以来进入新的形势下的第一个专业委员会。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是推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根据多年从事的教育宏观研究的实践,郝克明会长对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实现宗旨和办会特色;第二,将组织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摆在突出的位置;第三,规范建制,带好队伍,进一步加强专业委员会的自身建设。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致辞


    随后,大会举行了揭牌仪式并审议通过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章程》和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及理事名单。



成立大会揭牌仪式


    在大会主旨发言阶段,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施建军、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分别围绕“变革时代的教育规划”这一会议主题,从大学战略规划的制定、国家教育改革思路、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国家创新之路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区域现代化与区域高等教育规划、人口发展曲线与教育布局、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事业单位改制与科教机构变革等多个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10月28日中午,大会圆满结束。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变革,中国教育领域也在面临着深刻而激动人心的变化,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必将对今后教育领域的发展与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媒体链接: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成立

[光明日报]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成立

[京华时报]专家学者研讨改革时代教育

[北方网]纪宝成:当下正是中国继续深化教育大改革时期